全日制哲学博士:48个月(常规修读时长)
全日制哲学硕士:24个月(常规修读时长)
学制
全日制哲学博士:48个月(常规修读时长)
全日制哲学硕士:24个月(常规修读时长)
学费
9万人民币/学年
入学时间
秋季为主,因应不同情况,有可能安排春季入学。
课程信息
专业简介
本专业秉承本校一贯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时代性、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全人教育、丰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独立的思考及批判的思维,具有丰厚的理论涵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为目标。我们通过灵活的课程结构和密集的实践课程让有志于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对计算机领域获得完整了解,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科学与相关技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科学、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自动驾驶、量化金融、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等领域进行从理论、方法到基础技术全方位的学习及研究,在锻炼学生计算机基础,原创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国际视野的培养。在我国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大时代,培养能够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能力洞悉技术未来发展的人才。
教学目的
本专业采取全英文授课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掌握及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算法应用、数据分析等);2.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设计并能科学地进行原创性研究,例如信息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管理、软件工程等领域;3.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有效教学、科研合作、交流沟通及项目管理的能力。毕业生不仅可于计算机、互联网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行业亦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其中优秀毕业生可以成为特定领域中的分析专家或科研人员等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专职教授是以IEEE会士、南非科学院院士等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教师团队涵盖了富有创造力的年轻学者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世界知名的明星学者。在斯坦福大学近期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里,我们共有四位学者入选。在学术成果方面,专业教师在不同的领域都做了卓越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领域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图像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数值分析、物流学、统计、统计与概率、回归分析、质量控制等。许多老师还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产学研课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凭借国际化的优势,整合海内外优质科研资源,结合大湾区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跨国、跨界、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深化与大湾区的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除了丰富的教资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室由顶尖的计算机数据与软件实验室、硬件与系统实验室等系列实验室组成。计算机数据与软件实验室配备了近百台最新款电脑、MAC机、图形工作站和服务器,安装了各种最新正版软件,用于完成数据库、人工智能与机器识别、软件工程和大数据软件研发和各类数据计算。硬件与系统实验室拥有多台国际先进的智慧型教学机器人、3D打印机、AR/VR头盔、单反相机及相关配件、扫描仪及相关软件,为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教学与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另有产教研相结合的大数据研究中心支持及进行大数据科研活动。
入学要求
申请攻读研究型博士学位,申请者须具备以下任一条件:
a)教育部认可的高校或相当机构所授予的硕士学位;
b)教育部认可的高校或相当机构所授予的一等荣誉学士学位,须提供相关研究成果或研究经历的证明;
c)我校认可的其他资历,须通过入学考试。
申请攻读研究型硕士学位,申请者须具备以下任一条件:
a)教育部认可的高校或相当机构所授予的荣誉学士学位;
b)其他相关同等被认可的资历,学生通过相应的入学考试(如必要)。
语言要求:
非英语母语者或之前就读的高校为非全英文授课的申请者,须提供以下任一英语语言水平测试结果:
*不接受家庭版托福 iBT和 IELTS Indicator。
考试类别 | 最低要求 |
托福(TOEFL) | 79(网考) |
雅思(IELTS) | 6.5 |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 | 总分 ≥ 500分,且口语考试成绩 ≥ B |
课程安排
硕士研究生须修满12个学分的课程(包含3学分的必修公共课程)。
博士研究生须修满22个学分的课程(包含3学分的必修公共课程)。具有相关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免修一门课程。
所有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授课。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须达到 GPA 2.67(及以上)方符合毕业条件。
学费、奖学金及补贴
一、学校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奖学金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安心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奖学金分为两种:
1) 全额奖学金: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即免除全部学费;
2) 半额奖学金:学校提供半额奖学金,即学费减半。
二、生活津贴: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每月税前8000元(博士研究生)或6000元(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津贴。作为回报,学生须在相关专业担任助教,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10小时,每年工作时长不超过300小时。如担任研究助理(RA),导师可提供其他补助。
三、研究补贴:
学校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研究补贴,用于和研究相关的差旅、参加学术会议、数据采集、购买书籍或图书馆获取不到的学习和研究材料等。
申请方法
申请者须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 研究计划(英文);
2) 本科 和/或 硕士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3) 成绩单(本科 和/或 硕士);
4) 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成绩单(托福、雅思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 个人简历;
6) 身份证(双面);
7) 其他证明材料(如发表的文章、获得的奖项、专利等)。
温馨提示:为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请在提交申请前与意向导师取得联系和沟通。
导师信息
姓名(英文) | 姓名(中文) | 研究领域 | 邮箱地址 |
---|---|---|---|
Prof. Weijia JIA | 贾维嘉 | 人工智能算法、网络空间实体对象传感、人机物融合知识图谱构建与大数据处理、下一代无线通信协议、物联网 | jiawj@uic.edu.cn |
Prof. Jianxin PAN | 潘建新 | 统计学及数据科学 | jianxinpan@uic.edu.cn |
Prof. Qingguo WANG | 王庆国 | 自动化/人工智能,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估计、预测、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 wangqingguo@uic.edu.cn |
Prof. Hongjian SHI | 时红建 | 医学成像、图像与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 | shihj@uic.edu.cn |
Prof. Weifeng SU | 苏伟峰 | 医疗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数据处理、机器学习 | wfsu@uic.edu.cn |
Prof. Amy Hui ZHANG | 张慧 | 计算机视觉,包括相机标定、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运动估计等,也包括虚拟现实和增强领域 | amyzhang@uic.edu.cn |
Prof. Tian WANG | 王田 | 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 | tianwang@uic.edu.cn |
Dr. Zhe XUANYUAN | 轩辕哲 | 智能网联机器人、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 | zhexuanyuan@uic.edu.cn |
Dr. Zongwei LUO | 骆宗伟 | 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数据隐私与安全、工业互联网、运筹管理与优化 | zongweiluo@uic.edu.cn |
Dr. Raymond Shu Tak LEE | 李树德 | 人工智能、量子金融、财务预测系统、智能交易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系统、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混沌神经网络、 智能代理 | raymondshtlee@uic.edu.cn |
Dr. Thomas Canhao XU | 许粲昊 | 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医学影像、智联网、5G、软硬件联合设计 | thomaschxu@uic.edu.cn |
Dr. Eric Pengfei ZHAO | 赵鹏飞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其在金融、投资、推荐系统领域的应用 | ericpfzhao@uic.edu.cn |
Dr. John Changjiang ZHANG | 张长江 | 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数值分析、并行和科学计算、软件工程、计算机模拟、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 | changjiangzhang@uic.edu.cn |
Dr. Rui MENG | 孟蕊 | 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知识图谱构建与优化 | ruimeng@uic.edu.cn |
Dr. Donald Donglong CHEN | 陈东龙 | 密码算法-硬件协同设计、高性能AI算法软硬件协同设计、人工智能安全、高性能数字电路系统设计 | donglongchen@uic.edu.cn |
Dr. Ricky Yuen-Tan HOU | 侯远坦 | 自动驾驶、P2P网络通讯、流媒体传输 | rickyhou@uic.edu.cn |
Dr. Jude Shengxin ZHU | 朱圣鑫 | 逼近论与学习理论、数值代数与高性能计算、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数据压缩、大数据分析、推荐系统等 | shengxinzhu@uic.edu.cn |
Dr. Jianxiong GUO | 郭剑雄 | 社会计算、组合优化(近似算法)、算法博弈论、物联网和区块链 | jianxiongguo@uic.edu.cn |
Dr. Goliath Zhiyuan LI | 李致远 | 理论计算机、图论 | goliathli@uic.edu.cn |
Dr. Jingwei YANG | 杨经纬 | 软件工程、知识工程、数据分析 | jingweiyang@uic.edu.cn |
Dr. Fang XIE | 谢芳 | 深度学习、高维统计 | fangxie@uic.edu.cn |
Dr. Chenhao WANG | 王晨豪 | 算法博弈论 机制设计、计算社会选择、组合优化 | chenhaowang@uic.edu.cn |
Dr. Yujia HU | 胡瑜加 | 数据科学、应用统计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计算金融 | yujiahu@uic.edu.cn |
Dr. Chunyan JI | 季春艳 | 深度学习,生物信息,声音事件检测 | chunyanji@uic.edu.cn |
Dr. Wentao FAN | 范文涛 |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 wentaofan@uic.edu.cn |
Dr. Jiaxing CHEN | 陈佳星 | 机器学习、生物信息 | jiaxingchen@uic.edu.cn |
Dr. Xiao DONG | 董潇 |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 | xiaodong@uic.edu.cn |